美国媒体和部分民间声音长期质疑中国反舰导弹的实战能力,认为其高抛弹道易被拦截,精准度不足以打击移动目标,甚至宣称在海战中“无一命中”。这些质疑看似有理,却被中国反舰导弹的技术实力和实战表现彻底驳斥。 东风-21D和东风-26是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的代表,采用高抛弹道设计。导弹发射后迅速爬升至大气层边缘,减少空气阻力以延长射程,随后以超高速度俯冲攻击。 东风-21D射程约3000公里,东风-26达4500公里,末端速度分别可达10马赫和18马赫。这种速度极大压缩了反导系统的反应时间。美国“宙斯盾”系统的标准-6导弹在中段拦截有一定效果,但末端拦截窗口仅数秒,成功率极低。 南海实弹演习中,东风-21D和东风-26从青海和浙江发射,精准命中海南与西沙群岛间海域的移动靶船。美国国防部确认此次演习涉及多枚导弹同时打击,显示了中国导弹的协同作战能力。这一测试直接回应了精准度质疑。 鹰击-18巡航反舰导弹以机动性和低雷达特征著称,其射程约600公里,可低空掠海飞行,雷达难以捕捉,末端还能进行高G机动变轨。 黄海演习中,鹰击-18从052D驱逐舰发射,精准命中远距离移动靶船,爆炸将靶船炸成碎片。这一演习视频公开后,引发广泛关注。鹰击-18的导引头集成双频雷达和红外系统配资行业查询,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中锁定目标,其弹头类型包括高爆弹药和子母弹药,对大型舰艇破坏力极强。
鹰击-21是更先进的舰载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,2022年4月在海军73周年纪念视频中首次亮相,从055型驱逐舰垂直发射系统发射。其射程约1500公里,全程速度6马赫,末端达10马赫,弹头采用双锥体加燃气舵构型,具备智能航路规划和高机动能力。 空射版鹰击-21由轰-6K挂载,作战半径结合轰-6的8000公里航程,可覆盖第三岛链。美军测试显示,标准-6导弹难以拦截东风-21D和东风-26,更不用说采用乘波体设计的鹰击-21。 中国反舰导弹的实战表现同样令人瞩目,C-802(鹰击-83出口版)在2006年黎巴嫩战争中大放异彩。伊朗提供的“努尔”导弹(基于C-802仿制)从黎巴嫩海岸发射,击中以色列“哈尼特”号护卫舰。
这艘配备宙斯盾系统的军舰未能及时发现导弹,舰体严重受损,险些沉没。也门内战中,胡塞武装使用C-802攻击阿联酋HSV-2Swift运输船配资行业查询,造成严重破坏。 针对精准度质疑,中国反舰导弹采用多模制导技术。东风-21D和东风-26配备惯性导航、卫星导航和主动雷达制导,末端通过数据链实时校正目标位置。鹰击-18和鹰击-21的导引头集成先进传感器,能在电磁干扰下锁定目标。 饱和攻击战术进一步提升命中率,055型驱逐舰的112个垂发单元可同时发射多枚导弹,形成弹幕式打击。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火力虽强,但面对数十枚高速导弹,拦截能力有限。
美国对高抛弹道的质疑忽视了中国导弹的末端突防优势,东风-26的18马赫速度远超反导系统的反应时间,即使“宙斯盾”系统预测弹道,也难以完成拦截流程。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塞缪尔·帕帕罗坦言:“只有傻子才不担心中国火箭军。” 科研团队持续突破技术瓶颈,CL-20炸药的量产化显著提升了导弹威力,其高能量密度使弹头破坏力倍增。 2024年,西北某试验场进行高超音速导弹测试,导弹精准命中数百公里外的靶船,爆炸将钢板撕裂,标志着第五代反舰导弹的雏形。人工智能制导技术的应用也取得进展,增强了导弹在复杂环境中的目标识别能力。这些技术突破为中国反舰导弹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美军航母在西太平洋的活动明显减少,更多依赖潜艇和远程打击力量。 2023年以来,美军在第一岛链的部署更加谨慎,航母编队常驻关岛以东,显示对中国反舰导弹的忌惮。 055型驱逐舰的火力优势进一步放大中国海军的威慑力,其112个垂发单元可发射鹰击-18和鹰击-21,远超美国“伯克”级驱逐舰的96个单元。轰-6K挂载鹰击-12和鹰击-21的能力,也增强了中国空军的远海打击力。
中国反舰导弹的未来发展将深刻影响全球战略平衡。高超音速技术和人工智能制导的融合,将进一步提升导弹的突防能力和精准度。 解放军通过实战和演习,展现了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。面对质疑,中国用事实回应,反舰导弹不仅是技术突破的象征,更是国家力量的体现。 未来,随着技术迭代,中国反舰导弹将继续引领海战技术的前沿,为维护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。
参考资料 兵器观察丨反舰导弹“谱系”大盘点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
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